关于生病,《黄帝内经》怎么说
        源自:自主健康网 作者:杂言
       
      
      
      
	美美周末无事,
	便约了几个闺蜜来找我玩耍,
	她们来时我正在读《黄帝内经》,
	美美瞥了一眼我翻开的书页,
	惊奇地感叹道:
	“这不就是你给我讲的生病的原理嘛!”
	 
	“是故百病之始生也,
	必先于皮毛,
	邪中之则腠理开,
	开则入客于络脉,
	留而不去,传入于经,
	留而不去,传入于腑,
	廪于肠胃。
	 
	邪之始入于皮也,
	泝然起毫毛,开腠理;
	其入于络也,
	则络脉盛、色变;
	其入客于经也,
	则感虚乃陷下。
	其留于筋骨之间,
	寒多则筋挛骨痛;
	热多则筋弛骨消,
	肉烁(月囷)破,毛直而败。”
	 
	我大声朗读完《皮部论篇第五十六》中的这段,
	向着美美发出由衷的赞叹:
	“你的古文学得不错啊!”
	 
	美美一把抢过书哈哈大笑,
	“我读的是译成白话的这段好嘛!”
	 
	“所以,
	诸多疾病的发生,
	都是先从皮毛开始的。
	病邪侵袭皮毛则腠理开张,
	腠理开张则邪气进入络脉,
	滞留而不去则向内传入经脉,
	仍滞留而不去,
	则传入六腑,聚集在肠胃。
	 
	病邪开始从皮毛侵入时,
	病人感到恶寒,
	毫毛竖起,腠理开张;
	病邪侵入络脉,
	则络脉盛满而色泽改变;
	病邪侵入经脉时,
	则经气已虚,邪气内陷;
	若病邪留滞于筋骨之间,
	寒邪盛则筋脉挛急,骨节疼痛;
	热邪盛则筋脉弛纵,骨软无力,
	肌肉消瘦败坏,
	毛发枯瘁脱落。
	 
	——不是我有古文功底,
	是人家翻译得好!
	看了这段,
	我就更明白以前上学时学的,
	齐桓公病在腠理病在膏肓什么的了。
	 
	原来病的产生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,
	及时去之则无事,
	不去而留则病渐重也!”
	 
	美美一边说一边摇头晃脑,
	摆出一副老先生的样子,
	逗得大家捧腹不已。
	 
	周末的聚会很嗨皮,
	却也不禁让我感慨,
	有时候,
	道理真的很简单,
	但应用到生活中,
	遇到实际的问题时,
	就要看每个人内心的定见和选择了。
	 
	 
	注:文中所引内容出自姚春鹏译注本《黄帝内经》。
	 
       
      
      相关文章